
2页) 中唐苏州的玄妙观前,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——最前面的蹲在地上,中间的踮着脚尖,后面的爬到旁边的菜摊上,都为看“采春班”的演出。 刘采春一开口,连卖糖葫芦的都忘了吆喝,连赶驴车的都停了脚——她的戏,不只是逗乐解闷,更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当时老百姓的日子;她的歌,也不只是流行小调,而是扎进民间文化里的根,连千年后的我们,都能顺着这根,摸到大唐市井的烟火气。 而舞台背后的她,卸下戏服,也是个会疼女儿、会跟丈夫拌嘴的普通女人,把柔情藏在赶路的驴车里、缝补的戏服上。 民间生活的“活史书”,后世通俗艺术的“引路人” 正史是给帝王将相写的“精装书”,那刘采春的《啰唝曲》和表演,就是给老百姓写的“家常日记”——里面记的不是宫廷政变、...